「祎」为何与其他「韦」声旁字不同音?

作者:小悠 浏览数:0相关栏目:热门资讯

谢邀。这确实是个好问题,题主的观察力很敏锐,尽管可能缺乏必要的音韵学知识,但是却朴素地认识到了声旁与读音的必然联系。首先要跟题主讲清楚的是,在汉语上古音研究中,同声旁的一系列字称为一个“谐声系”,上古音研究中有个著名的论断叫“同声必同部”,简单来说意思是同一个谐声系的字,在上古汉语中必然韵母相同。“韦”谐声系的字,在上古汉语中可以肯定属于“微”韵部(拟音*-əj),然而,在涉及到“祎”时,这里就有一个问题(题主看不明白下面的论述的话可以直接看结论。):

“祎”《广韵》中为影母支韵B类,按理说,上古微部的三等字,在钝音声母的情况下,中古会进入微韵,锐音声母(包括钝音声母带r介音那部分)条件下则进入脂韵。“韦”谐声系的其他字基本都非常规则地进了微韵,唯独这个“祎”却跑进了支韵,还是个重纽支B……和“猗”成了同音字了。“祎”从中古的表现来看与其说是上古微部字,不如说更像是歌部字。这时候,我们会猜想,微部和歌部在上古的关系比较近,会不会是“祎”实际上是个歌部字,然后借用了微部的“韦”谐声系呢?然而这个猜想实际上也不大站得住脚,因为如果“祎”是歌部字,那么其上古音就是*ʔaj,歌部谐声系中的“奇”明显更合适用作它的声符(整个“奇”谐声系就是Kaj一类的音),何必要舍近求远去从微部的“韦”得声呢?而且,查《简帛古书通假字大系》,《楚帛书》甲有“祎”通“纬”的例子,更加说明“祎”应当是微部字。《集韵》“祎”除了支韵读音之外,还有一个“於希切”的微韵读音,意思和支韵读音一样,都是“美也”,微韵的这个读音应该才是“祎”的规则读音。

结论是“祎”字可能是在演变中发生了不规则音变,韵母从微部əj变为歌部aj,然后才与其他“韦”声的字分开了,上古到今天音变路线大概是:

ʔəj>ʔaj>ʔɨe>ʔi>ji

当然,这只是一个猜想,毕竟实际上音变的路线我们很难考证出来,说是变为歌部,只是考虑到上古音中歌部和微部关系比较密切的事实罢了。实际上究竟如何很难说。

或者还有一个可能,《尔雅·释诂上》:“祎,美也。”,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云:“祎、猗声义同。”,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猗与伟与”,颜师古注云:“猗,美也。”,也许“祎”的通行读音实际上是将其同义训读作“猗”的结果。